当前位置: 主页 > 传统文化综合 > 民俗风俗

秋分节气来历和有什么说法?又有什么文化习俗?

  • 时间:2023-09-18
  • 来源 网络转载
  • 非鱼
秋分节气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节气,代表着秋季的正式开始。秋分节气来历和有什么说法?又有什么文化习俗?本文为您整理了一些相关内容,感兴趣的朋友欢迎点击查看。

秋分节气的由来:

秋分节气的名称来源于古代天文学上的概念。
古人认为在秋分这一天,太阳的直射点位于赤道上,白天和黑夜的时间相等,这一现象被称为“秋分”。秋分节气在中国的历史悠久,早在战国时期,秋分就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节气。在秋分之后,天气逐渐凉爽,农民要开始收获农作物,准备过冬。秋分也是一个祭祀的节气,古人认为这一天是天地阴阳交感的时候,是人间和天堂之间的交界处,因此要进行祭祀,祈求神灵的保佑。

秋分的文化习俗介绍:

◆   放风筝
秋分期间还是客家孩子们放风筝的好时候。尤其是秋分当天,甚至大人们也参与。风筝类别有王字风筝、鲢鱼风筝、眯蛾风筝、雷公虫风筝、月儿光风筝,大者有两米高,小的也有二三尺 。
◆   秋分祭月
秋分曾是传统的“祭月节”。如古有“春祭日,秋祭月”之说。现在的中秋节则是由传统的“祭月节”而来。据考证,最初“祭月节”是定在“秋分”这一天,不过由于这一天在农历八月里的日子每年不同,不一定都有圆月。而祭月无月则是大煞风景的。所以,后来就将“祭月节”由“秋分”调至中秋 。
精品测算
  • 出生日期
  • 出生时辰
  •     性   别
姓名分析
配对
资讯文章